AI精準畫像,告別“盲人摸象”式的組織人事管理決策
2025年3月,某集團公司組織部會議室內煙霧繚繞,領導班子的茶杯里續了三次水,關于設備管理部主任人選的討論已持續三個小時仍無定論。
分管生產的張總翻閱著泛黃的檔案盒:“小劉在檢修崗位上辛勤工作了八年,去年的搶修工作表現尤為突出...”話音未落,他突然停頓——盒中缺失了該干部近兩年的考核資料!
人力資源部的李部長急忙解釋:“去年的民主測評表仍在各支部,匯總分析需要時間。”分管黨建的王主任補充道:“我記得他在去年主題教育期間組織過兩次特色活動?”然而,具體情況卻無人能準確回憶。
會議桌上堆滿了二十余份干部任免審批表,每份僅有兩頁基礎信息;角落的檔案柜里鎖著五年來零散的獎懲記錄;電腦里存著未分類的述職視頻和民主測評紙質文檔。每當需要數據支持時,組工人員便在各類系統、檔案室的鐵皮柜和加密U盤之間疲于奔命,進行“打補丁”式的檢索,數據孤島間的反復橫跳,信息調取變成了一場消耗戰......
這種“盲人摸象”式的決策場景,導致組織意圖與群眾公認難以精準契合,優秀干部的特質畫像始終籠罩在迷霧中。某位領導無奈地感嘆:“我們現在選拔干部,就像用老式收音機找頻道——聽著都是雜音,只有碰巧對上了才算數。”
用人得當,首在知人。公正科學地考核評價干部,是對事業負責、對人民負責、對干部負責的重要工作,也是規范干部行為、調動干部積極性的重要舉措。然而,傳統干部管理系統往往依賴人工,存在信息不對稱、決策主觀等弊端。
針對以上問題,智慧識才專家團隊提出了涵蓋5維度26要素的干部畫像分析模型,通過大語言模型技術,從素質基礎、勝任能力、工作績效、自畫像、負面信息五個方面描述干部,打造領導人員全息影像圖,為領導干部“畫好像、畫準像”,讓干部表現從“寫意”變“寫實”,由“平面”變“立體”。
組織人事管理決策痛點
01定性提取,干部特征一目了然
針對考察報告、現實表現、述職報告、獎懲報告等各類評價材料,借助大語言模型進行語義分析,提取出干部人員基礎素質、自畫像、負面信息等內容。
比如:考察報告中描述“某干部堅定四個自信、做到兩個維護、增強四個意識,疫情期間主動一線作業”,系統會進行語義分析,自動在干部的政治表現欄提取“該干部政治表現堅定,高度擁護黨的決策,把握正確政治方向”。
再如:民主生活會自我評價材料中描述“我的缺點是性子太急躁,偶爾心急會與同事產生小矛盾”,系統會進行語義分析,自動在干部的主要不足欄提取“該干部性格有些急躁,溝通交流的方式有待改善”。
02定量提取,干部評價更加客觀
針對績效評價報告、年度考核報告、民主測評報告等各類考核材料,借助大語言模型進行語義分析,提取出干部人員工作績效、勝任能力等內容。
比如:從干部年度考核報告結果中,提取:2020年考核評價“稱職”、2021年考核評價“優秀”。
再如:從2024年經營業績評價報告中,提取2024經營業績考核的數據為等次B,其中“優秀”26票,“稱職”11票,“基本稱職”2票,“不稱職”4票。
03短文總結,材料梳理智能高效
基于定性與定量的評價內容,結合上傳的各類材料,系統會歸納總結,撰寫生成一段對干部人員的綜合評價。
比如:“張三,男,50歲,全日制研究生學歷,文化水平較高,該同志1986年7月參加工作,已有7.1年黨務管理工作經歷,黨務全面經驗豐富。在政治表現上,高度擁護黨的決策,做實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”。在工作中,有思路,有魄力,有沖勁,有犧牲奉獻精神,主持工作以來,從未受到黨內處分,盡心盡責做好每一份工作。2023年,干部考核結果為“優秀”,績效評等中結果為“A”。該干部的缺點有:性子急躁,溝通方式方法需改善。思想較保守,需提高創新思維。”
目前,金現代公司“智慧識才”干部大數據分析系統已實現通過AI技術為干部“畫好像”“畫準像”,將識表與察里、定量與定性、一時與一貫、知事與識人相結合,讓干部形象更加“立體豐滿”。